5月10日,正值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元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在三亚正式宣告成立。这一重磅事件,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产业正式迈入以产业协同、场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资源整合与技术突破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由国际电动航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深思实验室、SXR 科技智库、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等20余家国际顶尖科研机构、高端智库、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理事长、北京成华合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涌,与 SXR 科技智库创始人及理事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执行理事长徐亭作为创始发起人,共同担任联盟联席理事长。
联盟成立仪式作为“2025 自贸港人工科技大会” 核心议程,吸引了来自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及顶尖高校的300余名代表。现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府学者,中国移动、华为等企业领袖齐聚,共同见证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
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下的应运而生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通常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内,可延伸至3000米)为依托,以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航空器为载体,辐射制造、物流、文旅、应急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测,2026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低空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南、深圳、北京等地纷纷推出专项支持政策。深圳率先探索 “低空 + 文旅” 模式,推出空铁联运项目;北京丰台区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聚焦空管系统与飞行器研制。海南依托自贸港 “离岸金融、数据跨境流动” 等政策优势,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试验场,为联盟成立奠定坚实基础。
政产学研金联动,共绘发展蓝图
成立仪式上,焦涌、徐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思实验室主任、联盟创始发起人、首席科学家杨军,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总经济师曾蓉等嘉宾共同开启联盟启动仪式。
联盟宣布将以海南为创新试验田,重点推动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文旅等场景落地,并展示电力巡检无人机、医疗急救运输机等前沿应用。其核心任务目标明确: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整合产业链资源,突破 eVTOL 电池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拓展上,联合地方打造 “低空经济示范城市”,计划在海南率先试点医疗物资空中运输;标准与生态构建领域,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搭建 “政产学研用” 协同平台。
聚焦三大场景,推动产业落地
联盟锚定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文旅三大核心场景。低空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平均时长仅12分钟,较传统模式提效150%,深圳、上海已开通多条航线,联盟计划在海南试点 “跨海无人机物流网络”,预计 2027 年低空物流市场规模或达百亿级。城市空中交通方面,联盟相关合作企业飞行汽车原型预计2025年量产,将推动海南建立 “空中交通走廊”,目标到2027年形成 5000 - 10000 架 eVTOL 需求。低空文旅上,计划在海南推出 “低空观光环岛游”,结合多元业态,预计吸引超八成消费者体验。
多维度支撑,构建产业生态
技术支撑与生态建设上,联盟协同推进低空新基建,建设雷达、空管信息化系统等;融合人工智能,华为 “盘古大模型” 等技术助力飞行路径规划等;在人才资本赋能方面,联合顶尖学府设立研究院、产业城,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并通过 “世界低空论坛”“世界低空博览会” 等搭建国际对话平台。
海南自贸港将成为联盟推动低空经济的核心试验场。联盟计划在海南选址规划 “低空经济试验田”,打造 “预防 - 治疗 - 康养” 全链条生态。联盟创始发起人、联席理事长焦涌表示,未来三年将推动 100 个标志性场景落地,孵化 50 家独角兽企业,助力海南低空经济规模突破千亿。徐亭强调,将推动在自贸港设立低空经济国际合作组织、产业全球发展基金,筹备世界低空博览会、论坛并设立永久会址,推动低空经济设备和技术跨国合作。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是技术、资本与政策的聚合,更是对未来城市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通过产业协同、场景创新与国际合作,联盟将加速低空经济从 “试验场” 走向 “普惠化”,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