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突破“工具阈值”,会诞生怎样的新物种?这一问题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逐渐从科幻设想迈向现实。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洞察未来的窗口。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记者注意到越疆科技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其发布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第二代产品,以及“机械臂+人形+多足”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宣告着具身智能机器人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入规模化价值创造新阶段。

摒弃“概念炫技”,聚焦“价值创造”落地
在科技领域,概念炒作并不鲜见。一些企业热衷于打造炫酷的概念,却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落地。越疆科技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本次WRC上,记者了解到越疆没有将精力放在空洞的概念宣传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展示了机器人如何为各行业带来价值。
以工业制造为例,DOBOT Atom二代在工业制造展示区域的表现令人惊叹。它能够实现双脑协同决策,左手将机械臂轴承旋紧至0.1毫米公差内,右手同步将不同规格的零件分拣至六宫格料箱。
这种高精度的操作,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工业流水线的柔性生产树立了新的标准。在过去,工业生产往往依赖于固定的流程和设备,难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DOBOT Atom二代的出现,使得工业生产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订单需求,实现了从大规模生产向定制化生产的转变。
在商业和生活服务场景中,DOBOT Atom二代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在互动区域,它能够在“接打爆米花”这样的高动态任务中,灵活转身,平稳精准地将爆米花倒入盒中递给观众,还能快速回应观众的互动需求。它还能根据指尖压力传感器感知杯身轻重,轻柔拿取柠檬片,为观众制作并递上一杯柠檬茶。
在制作煲仔饭时,它的双手配合默契,能够根据烹饪进度自主决策加入不同食材的顺序。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技术,包括环境感知、动作规划、人机交互等。越疆通过将这些技术集成到机器人中,让机器人真正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而不仅仅是一个摆设。
多领域多场景验证,具身机器人潜力无限
越疆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已获得全球顶尖客户的强力验证,覆盖产学研全链路的工业、商业、家庭全场景闭环。在工业领域,它与马扎克、ASKA、Aurotek、AI Korea等国际工业巨头合作,这些企业对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越疆机器人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进一步验证了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在商业领域,越疆与腾讯 Robotics X 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达摩院等权威学术与研发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奠定了技术前瞻性。
据介绍,这些合作不仅为越疆提供了技术支持,还帮助越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家庭场景中,虽然目前机器人的应用还相对较少,但越疆已经开始布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机器人可以在家庭中承担起照顾老人、陪伴老人等任务。
DOBOT Atom二代能够为老人递上一杯温水,甚至可以在老人需要帮助时及时发出警报。在一些半结构化的家庭环境中,机器人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逐渐掌握家庭的布局和成员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家庭服务。
构建生态平台,按下商业化加速键
如果说智能手机时代的安卓系统定义了移动生态,那么越疆的 DOBOT 平台正在成为Agent时代的“机器人安卓”。越疆不止在造机器人,更构建起一个具身智能的未来操作系统,让每个开发者训练专属智能体。
OBOT平台的核心在于开放平台与跨界整合。它凭借统一算法底座,无缝兼容协作机械臂、轮式机器人、人形及多足机器人,实现“一套系统,多形态操控”,打破了硬件形态壁垒。通过开放接口,支持零门槛自定义任务开发,大幅降低了智能体创建门槛。
此外,平台还构建“具身数据湖”生态,激励客户参与联合训练与场景数据共享,持续强化智能体泛化能力并加速应用流通与进化。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平台化的发展模式,为越疆的商业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开发者可以基于DOBOT平台,快速开发出各种应用,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越疆则可以通过收取平台使用费用、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实现商业价值。
从今年的 WRC 可以看出,越疆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造机器人”的企业。通过多形态产品矩阵、通用性具身智能平台,全球顶尖客户伙伴网络,构建了从硬件到算法、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从实验室到场景应用验证的立体化竞争壁垒。
当 DOBOT Atom二代在车间与工人并肩作业,当六足机器狗在灾区替人类穿越险境,当机械臂在家庭为老人递上一杯温水,这些场景的背后,是硬件可控、算法自主、场景落地、生态共生的中国方案。这些场景也在宣告,人类为机器人按下加速键,机器人为人类按下进化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