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博士及青年学者等学术“萌新”在起步阶段常面临 C 刊版面紧张、投稿易受身份头衔影响、成果产出压力大等多重困境。如何助力他们走好学术长征第一步,扣好学术生涯 “第一粒扣子”?9月18 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评价研究中心戴鹏杰在面向该校新入学硕博的分享会上给出答案,依托“学术世界”数字创新平台,可为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提速增效。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建设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自2024年4月25日上线以来,已成为破解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发展痛点的关键科技支撑。其核心子平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更是国内首个哲社类预印本平台,为青年学者打破“发表尴尬期”提供了技术解法。
“该平台以‘6小时至7个工作日’的发布时效筑起‘学术快车道’,重新定义了学术成果发布与共享的‘中国速度’。” 戴鹏杰介绍,这一高效发布机制让优秀学术新人实现快速“冷启动”,有青年学者反馈,其成果从提交预印本到被C刊收录仅用两个月,直呼如同装上了学术成长的“涡轮增压”。
除了解决“发表难”,“学术世界”还通过另一子平台“哲社主文献”搭建起从学术“萌新”到“大牛”的成长阶梯。
一年多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哲》等700多家期刊签约合作,累计注册作者近4万人,发布论文达4.3万余篇,覆盖30个一级学科。
“‘学术世界’不仅凭借数字技术为哲社最新成果共享拓展了广阔空间,更建构起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数字基座。” 业内专家指出,该平台通过技术赋能学术传播与知识建构,在扩大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