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赋能数据破壁!AI计算开放架构驱动全球气象数据共享

2025-09-26 18:44:56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在全球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竞速期”,数据与算力已成为决定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9月23日,记者从中科曙光获悉,其旗下中科天机宣布开放全球高分辨率气象模式数据集,作为AI计算开放架构五层开放体系中“数据集开放”的关键实践,标志着我国自主构建的智能计算生态最新成果落地。 

开放架构筑牢根基,破解智能计算协同难题 

人工智能的迭代演进,本质上依赖算力、算法、数据三大要素的协同增效。当前我国AI产业正面临双重挑战。算力方面,外部高端算力供给受限,内部存在标准壁垒与“算力孤岛”现象。数据方面,高质量数据集的稀缺,特别是专业领域数据相对封闭,让众多行业大模型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

“算力竞争已从‘单点突进’转向‘系统作战’,开放架构通过跨层优化将集群算力效能发挥到极致。”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李斌指出,基于开放架构打造的曙光AI超集群,实现了百万卡级扩展性能,千卡集群大模型训推性能达到业界主流水平的2.3倍,为高质量数据生成提供了核心算力支撑。

这种“架构筑基”的思路,彻底改变了以往“重技术轻协同”的发展模式,找到算力突破口的同时,也为数据要素的高效流转奠定了基础。

与传统封闭计算体系不同,该架构以GPU为核心进行高效紧耦合设计,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算、存、网、电、冷、管、软”全链条资源的深度协同,解决了长期困扰智能计算领域的“适配难、效率低、成本高”问题。

作为中科曙光联合20余家产业链伙伴发起的大规模智能计算协同体系,AI计算开放架构已逐步构建起“部件级、系统层、基础设施层、软件层、数据集层”的五级技术开放生态,成为打破行业单点壁垒、实现集群创新的核心引擎。 

架构赋能数据破壁,气象资源实现普惠共享 

不久前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探索数据流通激励机制,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这一政策导向正推动科技企业以技术架构为纽带,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作为产业链“链主”企业,中科曙光以AI计算开放架构为核心抓手,联动上下游伙伴构建协同创新生态,而中科天机此次开放高分辨率气象数据,正是该架构驱动数据要素流通的典型实践。中科天机共享的气象数据源自其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模拟系统”。

气象数据素有“AI大模型粮食”之称,依托架构的跨层协同能力,天机系统实现了“全球数据12公里分辨率、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的稳定输出,更新频率跃升至逐小时级别,直接填补了商业气象大模型的核心模式数据缺口。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对此评价道,中科天机的数据共享不仅具备重要科学价值,更通过AI计算开放架构的生态放大效应,让原本局限于实验室的高质量气象数据下沉至产业一线,希望更多企业以中科天机为榜样,认识到数据广泛应用的价值。 

共享生态红利,架构驱动智算普惠落地 

这次中科天机的气象数据开放,绝非单纯的资源释放,而是AI计算开放架构‘算力-算法-数据’协同生态价值的集中爆发。更标志着智算普惠从理念走向产业实践,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路径。开放数据不仅提供原始要素,而且企业无需投入额外算力进行格式转换即可直接用于模型训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智算研究中心主任张峰指出,这种“架构筑基、数据赋能、产业共生”的模式,精准破解了中小企业“智算入门难”的痛点。他认为,开放架构通过集中力量打造公共技术底座,让优质算力和数据资源不再是头部企业的‘专属品’,真正实现了创新资源的普惠共享。

从算力底座的搭建到数据生态的开放,AI计算开放架构正通过五级体系的层层渗透,重构中国智算产业的发展逻辑。中科曙光作为“链主”企业带头推动技术与数据无偿开放,既彰显了科技企业的责任担当,更探索出一条“自主可控、开放协同”的智算发展道路,通过整合产业链力量打破外部技术封锁,以普惠生态激活内部创新活力。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智能时代的普惠不是简单的资源让利,而是通过架构创新构建‘人人可参与、处处能创新’的生态。”随着更多行业数据接入开放架构,中国智算产业将在自主创新的轨道上实现“生态共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科技动能”。(完)

责任编辑:李梦一